近年来,随着环保监管日益严格,以及相关生产技术进步,纳米纤维素凭借其良好的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抗冲击性,在缓冲材料、水处理、医药载体、包装、纺织、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近日,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姚献平就纳米纤维素行业的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优势颇多,市场潜力巨大
【ccn】纳米纤维素在全降解材料、造纸、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如何?有哪些优势?
【姚献平】纳米纤维素不仅具有天然纤维素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特性,还具有大比表面积、高亲水性、高透明性、高强度、高杨氏模量、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为其形成各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其在造纸、涂料、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电子产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造纸应用领域,纳米纤维素原料来源于纸浆纤维素,在纸基功能材料应用中具有天然的相容性优势,可替代或降低化工助剂的用量,使造纸体系更加清洁环保。更重要的是,其可提高纸基功能材料的附加值,提高纸张强度、降低打浆能耗、提高细小纤维及填料留着,甚至赋予纸产品其他特殊性能,拓展终端应用领域。我认为,这也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一个方向。
在全降解材料领域,近年来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自然环境与生物健康都受到严重威胁,如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基全降解材料是当今全球最具增长性的潜在领域之一,也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生物基材塑料产品性能不及传统塑料制品,在很多领域尚无法与传统塑料相媲美,且价格居高不下,导致老百姓用不起;更重要的是,我国生物质材料基础研究和高性能材料研发滞后,成为制约领域发展的主要因素。纳米纤维素是有望解决这些“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材料之一,将纳米纤维素应用于全降解复合材料中,不仅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性能,从而增加价格低廉生物质组分用量(如淀粉、木质素)来降低成本,同时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调节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周期。
除此之外,涂料也是纳米纤维素的一大主要应用领域,纳米纤维素具有增稠、稳定、增强等优异性能,尤其可适用于较宽温度及 ph、盐浓度范围,可作为优异的流变改性助剂用于涂料、水泥、油田采油等领域。
【ccn】当前纳米纤维素绿色化制备的发展情况如何?
【姚献平】纤维素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存在于木材、毛竹、棉花、秸秆、芦苇、麻、桑皮等植物资源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为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相比于人工合成高分子,纤维素来源广泛,具有低成本、可再生、无毒、无污染、易于改性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世界能源和化工的主要原料之一。将纤维素的尺寸缩减至100纳米以下,即称为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制备工艺众多,如生物法、化学法、机械法等,单一的制备技术通常存在污染大、成本高、浓度低等问题,绿色、低成本制备是当前全球的努力方向。据悉,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绿色制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处初级阶段。国内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相对于国外产业化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绿色化制备关键技术亟需突破。
【ccn】纳米纤维素全球的市场需求及产能情况如何?
【姚献平】纳米纤维素具有轻质高强、高比表面积、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优异的耐候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1)树脂复合材料,如汽车轻量化高强度零部件材料,全降解材料,提高树脂材料强度性能;(2)造纸,通过对纸和纸板的增强和留着,可明显节省纤维原料的使用;(3)涂料、水泥等,能改善涂料水泥的流变性、稳定性和强度性能;(4)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具有优异的保水、成膜、导入和改善流变性等功能,且纯天然,无刺激;(5)过滤分离,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及均匀的孔隙率,能够有效实现过滤及分离;(6)绿色可降解阻隔包装材料,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替代现有不可降解石油基塑料;(7)生物医药,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载体及缓释材料;(8)食品添加剂,增稠、有效保护食品的质地及口感等。
纳米纤维素的产能,据报道多数研发单位约1000-2000kg/d(绝干),产业化应用方面还有待突破。
我认为,纳米纤维素市场潜力巨大。据美国农业部林业局(usda)预测:纳米纤维素美国市场潜力为640万吨,全球市场潜力为3500万吨。美国加工公司(api)预计:纳米纤维素发展趋势与塑料类似(见图1),2045年能实现usda的预期目标。
【ccn】当前纳米纤维素已成为全球的研发热点,但在产业化应用方面还有待突破。纳米纤维素的推广难点在哪里?
【姚献平】由于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此外,纳米纤维素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研发端需要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同时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缺失任一环节都可能导致失败。一些关键技术还需要攻关,如纳米纤维素分散技术、改性技术及及工程应用技术等。
纳米纤维素的产业化瓶颈是很多的,除了制备瓶颈以外,还有一些产业化专用设备的瓶颈等。另外,在造纸行业的应用中,应用技术和装备也非常重要。产业化过程就像一条链条,这条链条环环相扣,缺哪一个环节都会导致脱节失败。
追赶差距,提升技术突破能力
【ccn】我国纳米纤维素产业化的全球地位如何?
【姚献平】近年来,纳米纤维素的商业化生产已从小型实验室规模逐渐发展到每天吨级工业化示范规模。但是仍存在绿色制备关键技术难突破、制备成本高、环境处理压力大、后续应用需求不匹配等瓶颈制约问题等,从而导致纳米纤维素的产业化进程受阻。
国内在纳米纤维素研究也十分活跃,但许多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尚未突破,纳米纤维素的规模化制备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差距。
【ccn】您团队目前的研究有哪些新进展?有哪些产业化合作的技术?
【姚献平】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等共同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本项目成功创建了首条100 kg/d(绝干)纳米纤维素绿色制备中试示范线,并进行一系列纳米纤维素的高值化应用研究,并于2021年6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为规模化开发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们又承担了浙江省尖兵计划项目“高性能纳米纤维素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共7家单位共同成立创新联合体进行攻关。
目前我们高性能纳米纤维素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拟于2023年内建成1000 kg/d(绝干)示范生产线,为大规模产业化打下基础。在高值化应用方面,我们在造纸、阻隔材料、全降解材料、化妆品、涂料等领域均已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造纸领域,纳米纤维素基转移印花涂料已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商品化应用,目前正在加快市场推广中。此外,纳米纤维素基防油、阻氧、阻水蒸汽材料,以及纸张增强实现降定量节约木浆纤维等方面均取得进展,已与国内数家大型食品包装、造纸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进行合作推进。化妆品领域分散技术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商业准入中,展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姚献平 教授级高工,浙江省特级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首批会士,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荣誉理事长、中国造纸学会特聘副理事长、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生物基化工材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生物基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主任、浙江省新材料新能源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造纸化学品、淀粉衍生物、纳米纤维素等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的研发,主持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开发新产品80多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10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其他奖20余项次;发明专利22项,获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撰写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7本,其中2022年7月新出版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纸基功能材料》;其成果全部实现产业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国家70周年纪念章(2019)、“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中国造纸行业十大领军人物(2019)、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最美科技人(2020)和科学企业家(2021)等荣誉称号;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