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仍存在规模化应用面临商业模式欠缺、政策激励不足等诸多挑战,且没有形成持续性的ccs/ccus专项配套政策和资金扶持长效机制,可能对未来我国ccs/ccus项目商业化、市场化、持续化发展产生影响。
当前全球每年的co2排放量为300亿~400亿吨,根据测算,到2050年全球仍有10%的co2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实现减排,这部分co2需要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技术进行消除。2023年,国内外ccs/ccus发展迅猛,碳捕集与封存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全球co2净零排放目标提供支撑。
全球ccs/ccus发现分析
(一)全球ccs/ccus项目增长强劲,碳捕集封存规模不断扩大
自2017年以来,ccs/ccus项目呈现强劲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最新发布的《global status of ccs 2023》显示,截至2023年7月,全球各阶段的ccs/ccus商业项目之和已达392个,年总捕集封存规模达到3.61亿吨,同比增长60%左右。其中,已投运项目41个,年总捕集封存能力4900万吨;在建商业项目26个,年捕集封存能力3200万吨;处于开发阶段的项目有325个,捕集封存能力达2.8亿吨/年,相较2022年同期,新增198个项目,同比增长102%。2023年,由于美英中等多国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全球碳价格信号加强,ccs/ccus项目融资前景有所改善,相关股权投资和并购活动日益增多,其中埃克森美孚以49亿美元收购ccus凯发k8国际手机app的解决方案开发商denbury,同时climeworks、svante、summit carbon solutions等ccs/ccus公司收到了超22亿美元的商业投资。
(二)多国政府日益重视ccs/ccus项目开发,尤其北美与欧洲
截至目前,全球共计37个国家正在开发或运营ccs/ccus商业项目,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和挪威分别排在前五位。美国相继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法案》(2021年)、《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年)和《通胀削减法案》(2022年),对低碳领域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不断加大碳捕集封存的税收抵免优惠,2023年新增ccs/ccus商业项目73个,同比增长90%。并且美国积极在全球布局ccs/ccus项目,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公司和雪佛龙等美国石油企业,几乎参与开发了全球一半以上在运行的ccs/ccus项目。加拿大政府发布了碳管理战略,宣布到2030年,投资税收抵免将覆盖co2捕获项目资本成本的50%。北美地区目前开发或运营202个商业项目,占全球一半以上。欧洲目前有超过100个项目正在开发或运营,并计划通过创新基金投资22个ccs/ccus项目。欧洲各国正在签署一系列双边协议和声明,以促进co2跨境合作和运输。亚太地区目前部署了50多个ccs/ccus商业项目,其中2023年新增加了34个ccs/ccus项目获最终投资决定(fid)。日本借助近海地区地质封存条件加快推进ccs布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文莱和东帝汶都在努力尝试从其他国家引入co2进行封存的商业机会。
(三)ccs/ccus发展前景广阔,全球应对碳挑战的合力正在形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涉及碳捕集与封存的议题有数十个之多,最终通过的协议里强调要加快研发ccs/ccus、碳移除等技术,以协助难以减排的产业实现气候目标。相关国家纷纷制定了ccs/ccus发展目标,美国计划到2030年前实现碳捕集与封存规模达到2.5亿吨,欧盟计划在2030年前开发5000万吨co2储存能力。英国ccus净零投资路线图显示,到2030年ccs/ccus捕集与封存规模将达到2000万~3000万吨/年。沙特阿拉伯宣布到2035年实现捕集与封存4400万吨co2的目标。日本于2023年1月份制定了ccs长期路线图,计划2030年前首批ccs项目实现商业运营,到2050年实现2.4亿吨/年的co2储存。此外,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其中提到,两国争取在2023年前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ccs/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全球发展ccs/ccus的共识已然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从规划和开发阶段进入执行阶段,那些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将得以抵消,从而助力全球实现零碳排放甚至负碳排放。
我国ccs/ccus发展分析
(一)我国ccs/ccus项目数量、碳捕集封存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ccs/ccus工程建设发展迅速,项目数量、规模以及碳捕集封存能力均有显著增加。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已投运和正在开发的ccs/ccus商业项目11个,具备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能力约510万吨/年,较2022年提升25%左右,已投入运行的百万吨级以上项目有中海油珠江口盆地ccs项目以及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据《中国ccus年度报告2023》报告预测,我国在2025年的ccus减排需求约为2400万吨/年,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近1亿吨/年,目前仍面临巨大的减排需求缺口。另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不完全统计,我国有ccs/ccus示范项目60余个,其中10万吨级及以上项目超过30个,50万吨级及以上项目超过15个,另有多个百万吨级以上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2023年6月,中海油和广东省发改委、壳牌(中国)和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公司签署了大亚湾区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拟共同建设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集群。同年11月,中国石化与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
(二)我国ccs/ccus项目行业覆盖面逐步扩大,eor-co2仍为主要利用方式,海洋固碳仍有较高发展潜力
行业分布方面,近年来我国ccs/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捕集源逐步扩展至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示范项目数量最高超过25个,往后依次为化工、油气、水泥建材、钢铁以及制氢。2023年国内新增ccs/ccus试运行项目主要为钢铁及电力行业项目。二氧化碳利用方面,目前国内ccs/ccus示范项目的二氧化碳利用方式以地质利用为主,但化学与生物利用项目也在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12月,油田利用co2提高采收率(eor-co2)项目共有28个,少数项目用于强化开采煤层气,仅有个别项目如中海油珠江口ccs项目最终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从海陆分布看,基本上为陆地ccs/ccus项目,目前启动的海上ccs/ccus项目仅有3个。我国海上ccs/ccus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项目也相对较少。
(三)政策体系初具雏形,相关技术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ccs/ccus发展,已将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ccs/ccus项目纳入相关规划,且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的建立,支持ccs/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的政策陆续出台,并且技术标准、投融资方面的政策条款逐渐增多。技术应用逐步从电力、油气等行业扩展至难减排工业行业,引起更广泛的政策重视与实践应用。地方政府稳步加强对ccs/ccus技术发展支持,已有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结合区域特点从不同角度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意见或工作方案,对ccs/ccus技术研发与推广进行了部署。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集成示范等措施,我国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封存等各技术环节发展迅速,取得了系列成果,具备了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管道输送、利用与封存系统设计能力和近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仍存在规模化应用面临商业模式欠缺、政策激励不足等诸多挑战,且没有形成持续性的ccs/ccus专项配套政策和资金扶持长效机制,可能对未来我国ccs/ccus项目商业化、市场化、持续化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