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下,炼油行业转型方向分析 -凯发k8国际手机app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新政策下,炼油行业转型方向分析
年期 发行日期:2024-02-02
作者:■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分公司 边思颖

我国近期出台的炼油有关新政策


  1.2023年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3〕1364号)》

  该文件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十四五”期间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种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环保绩效达到标杆水平的炼油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技术装备实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氢炼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支撑2030年前全国碳排放达峰。

  2.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第7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目录制定的目的:一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二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三是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四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安全生产,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隐患严重,阻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外的,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属于允许类。

我国炼油行业转型方向

  (一)推动炼油产业优化升级

  1.优化产能结构布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系统考虑原油进口、成品油供应保障、已建成配套设施等因素,进一步优化有关区域炼油产能布局,推动新建炼油项目有序向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并与乙烯、对二甲苯(px)项目做好配套衔接。引导中小型炼厂向科技型方向发展,做精做特,满足区域市场、细分领域需求。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采用政府引导、地方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研究推进地方炼油企业改革重组。统筹原油、成品油管网布局,优化完善炼油项目配套码头、油库、管道、运销体系。

  2.严控新增炼油产能。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应纳入经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实行产能减量置换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环保满足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建炼厂的常减压装置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吨/年。强化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碳排放等指标约束,原则上不再新增燃煤自备电厂(锅炉)。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限制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敞开式延迟焦化工艺。

  3.推进炼厂改造升级。推进现有炼厂向组分炼油、分子炼油转变,优化炼油总流程。引导现有炼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清洁油品、特色油品、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的生产灵活性。鼓励已有炼厂改造升级、上优汰劣,稳妥有序推动企业实施产能优化整合,依托现有炼厂按照产能减量置换原则对已建常减压装置进行改扩建(不视为新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装置需配套建设密闭除焦设施,加快推进现有敞开式延迟焦化装置密闭化改造及效果评估。

  此外,按照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34 号)要求:①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②加快改造提升,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各地要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有序淘汰退出。对符合条件的以生产沥青等化工品为主、加工特种原油或废矿物油等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允许保留,地方要做好后续全流程监管。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或环保治理水平低下,且通过节能降碳减污等改造升级,能效仍无法达到基准水平或污染物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2025年以前加快退出。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及符合有关条件的除外),采用明火高温加热方式生产油品的釜式蒸馏装置,废110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焦油间歇法生产沥青,2.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粗(轻)苯精制装置,5万吨/年及以下的单套煤焦油加工装置。

  (二)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1.实施工艺装备升级。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加快淘汰更新低效电动机等用电设施。鼓励对现有加热炉、换热器的热效率实施运行诊断和优化。鼓励企业加快推进大型反应器、高效加热炉、高效换热器、催化裂化高效烟机等关键设备的改造升级。

  2.推动系统用能优化。鼓励企业加大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力度,推进换热、蒸汽动力、余热余压、精馏等系统用能优化,开展蒸汽、电互供合作,实现热电资源互补和共享。推广可循环保温材料等绿色保温强化技术,减少炼油过程能量损失。

  3.鼓励资源循环利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废润滑油、废弃油脂、废弃生化污泥等废弃有机物与原油耦合加工。鼓励重点开发废塑料低能耗热解与净化预处理技术,开发低碳排放的废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术。鼓励炼油过程“三废”资源化利用。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质液体燃料。

  4.加强能效水效管理。各地组织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重点核查,鼓励引导炼油企业提升能效,推广一批炼油行业先进节能技术,努力实现节能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能效达到或优于标杆水平、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分别列为能效先进、落后企业,视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推动企业建立完善水管理制度,加强废水循环利用,开展水效对标达标。

  (三)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引导炼油过程降碳。积极引导清洁能源、绿电替代,推进现有燃煤自备电厂(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研究太阳能供热在炼油过程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公用电、集中供热、天然气、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电源开发综合效益。鼓励应用短流程、反应过程强化、催化裂化余热发生超高压蒸汽技术等低碳生产工艺。加强甲烷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管控。

  此外,按照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34 号)要求,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碳减排。有序推动节能降碳,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2.支持制氢用氢降碳。推动炼油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建设绿氢炼化示范工程,推进绿氢替代,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鼓励强化加氢工艺选择性,实施氢气网络系统集成优化,降低制氢装置碳排放。

  3.推进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炼油企业加快ccus示范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探索开展制氢尾气及催化裂化烟气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二氧化碳和甲烷干重整、二氧化碳加氢制油品和化学品技术示范。

  4.探索加强碳排放管理。研究制定低碳炼油技术评价标准。探索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探索开展炼油企业碳排放计量、监测试点。研究建立炼油企业碳排放与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相关炼油企业应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

  1.开发新型炼油技术。加快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技术升级。开发以先进分离技术为基础的组分炼油、分子炼油以及原油(重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提升原油(重油)催化裂解、低碳烷烃脱氢、加氢裂化反应过程效率与选择性。推动绿色、高效、自主的炼油催化剂开发应用。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绿色高效技术: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包括二氧化碳-甲烷重整、二氧化碳加氢制化学品、二氧化碳制聚碳酸酯类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副产氢替代煤制氢等清洁利用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等。

  此外,按照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要求攻关:(1)高端润滑油脂技术。集中攻关开展多元醇酯、烷基萘、硅烃、低聚抗氧剂等高端润滑材料构效关系和高选择性合成技术研究,研制硅烃基空间润滑油、高性能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超宽温通用航空润滑脂等高尖端润滑油脂产品,为高端润滑油脂、多元醇酯、长链烷基萘等基础油工业级批量化试生产建立条件。(2)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术。示范试验开展分子炼油机理研究,突破分子表征、先进分离、模拟放大、分子重构、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产品结构灵活调整的石油分子转化平台,实现传统炼厂多产化工料或多产航煤兼顾化工料,增强传统炼厂产品结构调变能力。(3)氢能技术:①氢气制备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突破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质子交换膜(pem)和低电耗、长寿命高温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制氢关键技术,开展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低热值含碳原料制氢、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基础研究。

  ②氢气储运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突破 50mpa 气态运输用氢气瓶;研究氢气长距离管输技术;开展安全、低能耗的低温液氢储运,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长寿命、高效率的有机液体储运氢等技术研究。

  ③氢气加注关键技术。研制低预冷能耗、满足国际加氢协议的 70mpa加氢机和高可靠性、低能耗的 45mpa/90mpa 压缩机等关键装备,开展加氢机和加氢站压缩机的性能评价、控制及寿命快速测试等技术研究,研制5mpa/70mpa 加氢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建成加氢站示范工程。

  ④氢安全防控及氢气品质保障技术。集中攻关开展临氢环境下临氢材料和零部件氢泄漏检测及危险性试验研究,研制快速、灵敏、低成本氢传感器和氢气微泄漏监测材料,研发氢气燃烧事故防控与应急处置技术装备;开展工业副产氢纯化关键技术研究。

  2.加强软件开发应用。加强过程模拟软件、流程优化软件自主开发应用,鼓励对精馏、反应、全厂流程模拟优化,提升炼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自主化工业控制等软件应用,提升工业软件自主保障能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促进工业数据集成共享。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炼油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炼厂建设。开展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3.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加快研发一批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等主要炼油装置的节能降碳技术。开发智能化高效换热器、高效混合器、高效分离器、工程强化反应器等单体设备。推动二氧化碳转化、固化等技术开发和试点应用。鼓励大型电加热炉电气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4.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探索建立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形成协同攻关合力。发挥好炼油行业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完善能源技术装备首台(套)等政策,推动行业创新成果示范应用。

  (五)完善炼油行业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对炼油企业的主要装置、产能、原油来源、能效水平等进行核查,建立炼油行业信息平台,健全行业数据报送机制。严禁以重油深加工、原料预处理、沥青、化工项目等名义违规核准或备案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加强对新建及扩建原油二次加工装置的管理,梳理具备原油二次加工能力的项目。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全国炼油规划方案,不断完善炼油产业政策。

  按照2023年10月以来国家新出台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3〕1364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我国炼油行业要推动炼油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和完善炼油行业管理的举措,促进炼油行业“十四五”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