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速我国生物降解材料发展的若干建议 -凯发k8国际手机app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关于加速我国生物降解材料发展的若干建议
2024年1期 发行日期:2024-01-02
作者:■浙江省生物基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

  面对千亿级市场,我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机遇与压力并存。

  生物全降解材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海藻等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及新的生物质的材料。生物可降解性材料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解决全球“塑料污染”的根本途径。

加速培育我国生物基全降解材料产业的战略意义 

  1.充分彰显“两山”理念实践伟力、实现双碳战略的有力举措

  我国既是塑料制品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各省份的投资力度也不平衡,山东、新疆、河南发展较好。因此,急需加强传统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并且,生物降解类塑料产品对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存在极大的贡献潜力。

  2.支撑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和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的有力举措

  国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规划中,已将发展生物基材料纳入重点任务。重点省份如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重点领域。

  3.响应联合国环境大会《终止塑料污染决议》、顺应全球限塑禁塑趋势的有力举措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报告,1950—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2022年2月28日—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最高级别决策机制,讨论制定了首个应对塑料危机的全球协定,并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

我国生物基降解材料的产业基础,优势与短板

  得益于国家的支持政策,国内较早致力于生物基全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优势体现在:部分省份形成了全产业链整体布局;部分省份拥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区域竞争格局具备产能领先优势;在技术、联盟及配套政策等方面推进较快;平台优势。2020年“浙江省生物基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由浙江省经信厅获批成立,杭实科技发展(杭州)有限公司实体运营,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组建了这一新型产学研创新联盟。2021年9月,在浙江省塑料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成立了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从而搭建起政府职能部门、专家智库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有力推动浙江省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千亿级市场,我国机遇与压力并存。目前产业发展突出的短板包括:产品成本高仍然是制约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产品性能低于传统材料是制约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另一瓶颈;承担国家关键先进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布局还未形成。

加速培育全生物降解材料新型产业发展对策

  1.加快谋划制定地区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以满足地区需求为基本,积极引进成熟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先进企业落地,鼓励支持本地传统塑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

  其次,服务周边,辐射“一带一路”,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将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挥地缘和自贸试验区(港)优势,瞄准全球技术前沿,培育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服务新业态,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降解塑料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推广中心、检测中心和交易中心等,努力建成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一是以产业规模大、技术相对成熟的淀粉基生物材料、聚乳酸(pla)、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为重点,生产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产品;二是加快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育苗袋、水果套袋等一次性塑料农业投入品研发和试验示范;三是瞄准生物降解塑料发展前沿和未来市场需求,力争全生物降解塑料基材项目落地浙江;四是开展其他全生物降解材料研究与应用,发展全生物降解无纺布制品,丰富禁塑替代品供应,促进本地特色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五是探索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发展全生物降解塑料回收堆肥产业。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在现有检测机构基础上,建设全生物降解塑料检测中心,开展性能检测、质量评估、模拟验证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

  2.尽快谋划设立2~3个省级全生物降解材料新型产业示范园区

  指导优化全生物降解产业区域布局,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实现资源富集地、产业集聚地、技术研发地协同共赢发展。做好重点区域集中布局指导,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全生物降解优势产业适度集中、集聚发展,建设新时代生态化工业园区,实现生产运营的低碳高效与安全环保的智能掌控。争取高端材料生产制造产量扩大到万吨级规模,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产值实现100亿元/年,基本建成完备的终端应用示范体系。

  3.加速全生物降解材料领军企业梯度化培育

  推动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筛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年销售收入一定规模以上的高成长性企业,纳入各省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培育库。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合帮扶和靶向培育,强化跟踪服务、要素协调保障,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2025年引育形成万吨级以上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包括塑料袋、塑料餐具、农用地膜等)生产企业25家以上,十万吨级以上全生物降解树脂原料生产项目10~20个;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回收堆肥项目20个以上;带动孵化一批管理规范和产品质量保障的中小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4.加大支持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关键先进技术融合创新攻关力度

  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制备与产品开发、终端应用的联动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建设成为国家级生物基全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各省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建成20家以上省级新材料企业应用技术研究中心,10~20家省级技术和检测服务等创新平台。引进省级培育高端创新人才1000人以上、省级创新团队100个以上,初步形成省级高端人才与技术团队集聚发展态势。

  5.统筹国内资源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推广应用场景

  推动全生物降解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融合,鼓励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承担原料改性、产品研发等领域技术攻关,拓宽成果转化应用范围,畅通全生物降解材料产品销售渠道。

  支持硬核技术攻关催生新场景。通过支持企业获取基础数据类资质,鼓励企业围绕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企业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开展场景创新,帮助企业提升行业级数据的整合归集和应用能力、发掘数据应用价值。结合山区特点,实施“智汇山区赋能行动”,突出以农用地膜为产品示范。政府给与试点单位一定的技术、人才、资金扶持。通过试点示范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建设成为国际标杆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

  6.建立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产品联盟,集中采购原料

  进一步打破区域、行业壁垒,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集中整合更多资源,持续构建大格局。建设并完善全程大数据信息化省内的原材料采购平台,将资源的零散化调整为统一的优势,积极挖掘内外部资源潜能,达成采购的集合化、规模化,促进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联盟达成总成本的管控。

  7.打造产业标准体系,从严从重惩罚造假行为

  加快构建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结合“双碳”标准制定修订。开展全生物降解产品认证,建立全生物降解材料名优特新产品目录发布机制,实现政府采购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严格执法、从严从重惩罚造假行为。加快可降解认证制度和体系建设,开发快速检测手段,严格落实可降解塑料生产流通领域的“打假”执法,杜绝一些传统塑料产品打着“可降解”的名义以次充好、低价竞争,误导消费者。

  8.设立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科技基金发展科技保险

  依据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设立省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科技基金。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和创投机构发起或参与设立企业培育基金、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